• <output id="tgzda"><legend id="tgzda"><var id="tgzda"></var></legend></output>
      1. <td id="tgzda"></td>
      2. <pre id="tgzda"></pre>

            <td id="tgzda"></td>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新聞中心

            我國水產新品種研發現狀與展望

            來源:揚州市興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6-05-31 瀏覽次數:次【字體:  
            內容摘要:&emsp;&emsp;水產良種一般指泛指部分具有優良經濟性狀和生產性能的原種和水產新品種?,F階段我國的水產新品種研發雖然具備一定的政策支持、技術保障、社會需求等利好因素刺激,但是依然面臨種質資源衰退、重要種源依賴進口、研發體系尚不成熟、推廣能力欠缺等因素限制…

              水產良種一般指泛指部分具有優良經濟性狀和生產性能的原種和水產新品種?,F階段我國的水產新品種研發雖然具備一定的政策支持、技術保障、社會需求等利好因素刺激,但是依然面臨種質資源衰退、重要種源依賴進口、研發體系尚不成熟、推廣能力欠缺等因素限制,未來發展道路任重道遠。

              水產新品種研發基本情況

              發展歷程

              雖然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距今約有3000多年,但是品種研發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起初只是對部分養殖品種進行有意識的人工改良。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57年以前,粗放生產苗種階段。苗種供應主要依靠天然水域采捕培育,1957年育苗采捕量達到234億尾。第二階段,突破人工繁殖技術階段。1958年我國突破家魚人工繁殖后,大批野生種和馴養種的人工育苗技術被突破。與此同時,從國外進行引種試養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第三階段,培育研發起步階段。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養殖品種退化而引起的養殖病害頻發等問題凸顯,迫切需求研發水產新品種。1991國家成立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對水產新品種的審定也正式提上日程。20世紀90年代,共育成興國紅鯉、荷包紅鯉、彭澤鯽等多個水產新品種。從此,我國水產新品種研發工作拉開帷幕。

              育種研發技術

              目前我國水產育種研發技術主要包括選擇育種技術、雜交育種技術、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研究最多、使用最廣泛的是群體選擇技術。在2000年以后,我國引進并建立了多性狀復合技術,迅速在多個養殖品種推廣應用。該技術大規模建立家系,對家系和個體標記識別,利用個體本身、同胞、祖先和后代等系譜和測定信息,通過約束極大似然法(restrictedmaxi?mumlikelihoodREML)和最佳線性無偏預測法(bestlinearunbiasedpredictionBLUP)進行遺傳評定,依據綜合選擇指數選擇留種親本,嚴格地在家系和個體水平上選種和配種,解決近親交配及由此導致的種質退化問題。

              雜交育種是充分利用種群間的互補效應,尤其是雜交優勢。所謂雜交優勢,是指不同種群雜交所產生的雜種,其生活力、生長勢和生產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兩個親本種群平均值。在水產養殖中,雜交育種有兩種方式:種內雜交和種間雜交。種內雜交研究的主要目標性狀為生長速度和抗逆性,目標為培育出高產且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種間雜交可以用來提高生長速度、調節性別比例、培育不育群體、改善肉質、增強抗病力、增強對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改善重要經濟性狀等。

              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是相對新穎的技術。細胞工程育種技術是在細胞和染色體水平上進行遺傳操作改良品種的育種技術,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水產生物的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研究,目前主要有多倍體育種、雌核發育、單性苗種培育、細胞融合及核質雜交(核移植)等。在分子生物學技術方面,已經對分子輔助育種技術、全基因組育種技術等進行探索和研究,初步建立了相關的技術體系,目前水產養殖生物分子標記的研究多是通過篩選和目標性狀相關聯的各種分子標記,從而達到間接輔助選育研究的目的。

              研發成果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報道的水產生物有幾千種,其中可以養殖的水產種類有170多種,主要養殖經濟品種40多種,主要包括“四大家魚”、鯉、鯽、魴、鱖、羅非魚、鰻鱺、鯛、烏鱧、鱸、鯰、黃顙魚、牙鲆、石斑魚、鮰、大黃魚、鮭鱒魚、大菱鲆、鱘魚、鮠、對蝦、小龍蝦(克氏原螯蝦)、扇貝、牡蠣、蛤、珍珠貝、鮑魚、海帶、紫菜、裙帶菜、海參、海膽、中華鱉等。這些都是目前我國水產新品種研發的主要對象。

              截至2015年,國家農業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有156個,除了30個引進種外,自主培育的水產新品種有126個,其中選育種76個,占49%;雜交種45個,占29%;其他類5個占3%。除了草魚之外,重要的養殖種類基本實現新品種的突破。魚類87個,占56%;蝦類14個,占9%;蟹類5個,占3%;貝類21個,占13.5%;藻類21個,占13.5%;其他種類8個,占5%。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年均育成數量逐漸增多。2000年以前累計完成40個,2001年至2005年完成21個,2006年至2010年完成39個,2011年至2014年完成56個(詳見圖1)。近年來貝類與藻類品種數量增加明顯。42個貝類和藻類新品種中,25個是近4年完成的。

              二、是部分品種優勢明顯。鯉魚、鯽魚、羅非魚和海帶新品種較多。鯉魚登記引進種4個,自主培育了24個;鯽魚無登記引進種,自主培育了12個;羅非魚登記引進種3個,自主培育了8個;海帶無登記引進種,自主培育了10個。有5個及以上水產新品種的還有南美白對蝦。另外,系列品種不斷推出,如吉富羅非魚—新吉富羅非魚—吉麗羅非魚,建鯉—津新鯉—津新鯉2號,“中科紅”海灣扇貝—海灣扇貝“中科2號”,“蓬萊紅”扇貝—櫛孔扇貝“蓬萊紅2號”,海帶“東方1號”—“東方2號”—“東方3號”—“東方6號”—“東方7號”,壇紫菜“申福1號”—“申福2號”;條斑紫菜“蘇通1號”—“蘇通2號”;裙帶菜“海寶1號”—“海寶2號”等。

              三、是研發主體多元化。統計發現,新品種(包括引進種)第一培育單位基本涵蓋了我國水產行業的主要研究機構,包括科研院所、水產類大專院校、水產推廣機構、水產類企業等,分別為80個、40個、7個、29個。研發主體主要以科研院所與大專院校為主,近年來企業參與程度增加。1家單位獨立培育的品種有93個,占60%;2家及以上單位聯合培育的品種有63個,占40%;3家及以上單位聯合培育的品種14個,不足10%。

              引進種利用現狀與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水產引種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引進水產養殖種類140多種,其中魚類90余種,蝦類10余種,貝類10余種,藻類10余種,其它種類10余種,登記為水產新品種的有30種。另外,直接利用引進種研發獲得的新品種有23個,可以說我國1/3的水產新品種源自于引進種。水產苗種的引進對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羅非魚、大菱鲆、鰻魚、南美白對蝦、扇貝(海灣扇貝和蝦夷扇貝)等已成為我國重要水產品,創造了巨大的產業價值。2013年我國羅非魚的養殖產量達到165.77萬噸,南美白對蝦的養殖產量達到142.98萬噸。從2009年開始,國家未再對引進種進行認定。

              引種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但不能解決我國水產苗種發展的根本問題。目前引種工作非法引進多,合法引進少;盲目引進多,科學論證少;未經檢疫多,防病處理少;急于推廣多,認真評估少;重復引進多,保種選育少。引種不可避免存在以下風險:一是引種受制于人。不但價格被壟斷控制而且所引種一般從第二代開始就明顯表現出退化,無法繼續使用。二是面臨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目前己顯現出危害的水生入侵動植物有小龍蝦、鱷魚、福壽螺、水葫蘆等。三是引進種攜帶寄生蟲及病害的問題。有報道稱,造成我國水產養殖重大損失的病害很多都是由被動引進的病毒造成,如:對蝦白斑桿狀和桃拉病毒、牙鲆虹彩病毒等。

              成果推廣

              目前我國的水產新品種推廣主體基本以培育單位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單位直接或間接將新品種苗種銷售給養殖戶。養殖效果良好的品種會受到養殖戶的青睞,進而刺激苗種銷量增加,推廣效應逐步擴大。建鯉、彭澤鯽、團頭魴“浦江1號”、中國對蝦“黃海1號”等一批品種經養殖效果檢驗,推廣效果良好,其知名度不斷提高,占據一定的市場,生產貢獻不斷提高。農業部每年會發布主推品種技術,引導各地從政策層面進一步支持推廣可能具備一定潛力的品種。據調研了解,仍然存在一部分品種,因為培育單位自身推廣能力限制或者品種特異性等因素,獲得新品種證書后即被束之高閣,無法發揮生產效應。

              水產新品種研發展望

              研發挑戰

              與種植業和畜牧業比較,我國水產養殖良種化還較落后,與美國斑點叉尾鮰、南美白對蝦以及挪威的大西洋鮭產業比較,差距還非常大。55%的水產良種覆蓋率和25%的遺傳改良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F代水產種業發展對水產新品種的需求非常迫切。然而,現階段我國水產新品種研發面臨一些挑戰。一是水產種質資源狀況堪憂。水域生態環境惡化與自然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導致大多數水生生物資源量急劇下降,遺傳多樣性減少。保種資源有種質退化跡象。二是良種研發基礎仍較薄弱。良種研發需要時間、人力、財力的持續支持,品種太多,大盤面削弱了單一品種研發投資的實力。另外,仍存在如鰻魚等養殖品種苗種尚未實現人工繁育。三是依賴引種的隱患。四是培育主體間缺乏合力。某一品種的研發單位眾多,多邊合作明顯欠缺,科技資源沒有良好整合,無法形成合力,造成資源浪費。五是研發成果推廣助力不足。新品種的制種或制苗成本往往較普通苗種高,且質量優勢往往不易表現,一般老百姓只認價格造成良種質優價難優的問題,研發成果的初期推廣步履艱難。

              未來展望

              在建設現代水產種業,邁向世界水產種業強國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吸收國內外一切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在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資源的前提下,建立符合中國水產養殖業特色的品種開發和管理的理念,對于重點的養殖品種制定長期研發發展規劃,加強引進種開發、利用和管理,整合社會資源逐步完善新品種系統性研發與推廣,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主要養殖種類的良種化,最終實現水產養殖業良種化,提高我國水產養殖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筆者認為未來我們應該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重點打造完善以下五大體系:

              一、是系統完善的水產種質資源保存體系。

              水產育種需要以豐富的品種資源為基礎。廣泛收集和保存種質資源對水產新品種研發具有重要價值。雖然目前我國已建設種質資源保護區、遺傳育種中心和原良種場等工程,從種群、個體、細胞、基因等多水平進行資源保護與保存;但是整體未形成完整體系,個體內部資源數據信息化水平低,相互間缺乏橫向、縱向聯系,各種資源暫無法共享。未來應由政府扶持建立大數據保障平臺,完成體系聯動與資源調配。體系重點收集保存三大類資源:一是現有養殖主導品種和優質野生種的種質材料;二是抗病、抗寒、耐鹽堿以及高蛋白等優良種質材料;三是保持生物多樣性可供基礎研究的科研種質材料。

              二、是明確研發主攻品種的政策扶持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水產養殖品種不斷增加,越來越多樣化。但是,培育研發要考慮到生產發展的需要和國際水產業發展趨勢。國家層面應重點確立我國水產種業培育研發新品種的主攻品種,并大力扶持,盡量保證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主攻品種的確立,應符合以下幾條原則:一是在我國水產養殖總產量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品種;二是國內市場主要消費品種;三是出口創匯品種。筆者認為目前我國水產研發第一批主攻品種應包括:大黃魚、羅非魚、大菱鲆、鰻鱺、草魚、鯉鯽魚、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三疣梭子蟹、河蟹、蝦夷扇貝、海灣扇貝、牡蠣、文蛤、海帶和紫菜。

              三、是完善的引種開發利用和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全國性水產養殖品種引進管理體系與信息系統。加強引進種的風險評估,嚴格執行檢疫法規,將外來物種對我國種質資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對我國已經引進和待引進的水產養殖新品種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根據產業發展,制定出今后引進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將引進種消化吸收、再創新和推廣,重視和加強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

              四、是成熟的新品種研發新體系。

              打破單兵作戰,相互競爭的格局,采取強強聯合和多學科作戰策略。從國家和市場對種質利用和水產養殖品種需求出發,明確主要方向是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抗寒、抗鹽堿和適應設施漁業高密度養殖的品種。同時進行育種的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每個研發團隊應包括科研院所、企業和推廣部門。各單位間各司其職,科研院所負責技術路線制定與難點攻關,企業負責路線執行并反饋問題,推廣部門負責研發測試并反饋市場需求。由全國統一平臺對各育種團隊進行信息登記與公開,保證各團隊間相互取長補短,避免造成資源沖突。

              五、是配套完善的新品種推廣體系。

              國家應對新品種推廣配套相應的資金支持,保證新品種公告后有后續推廣經費。建立渠道完善的宣傳體系,利用網絡、電視、書刊、報紙、雜志等媒體,廣泛開展新品種宣傳,提高市場認識度。建立逐級示范的推廣基地,以國家、省、地(市)級推廣站示范基地為主體,進行新品種層層示范推廣,保證推廣產業全國一盤棋。建立技術指導服務中心,廣泛開展新技術、新品種培訓與并對產品售后的問題進行咨詢。另外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進行良種推廣合作。(中國漁業報)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

          1. <output id="tgzda"><legend id="tgzda"><var id="tgzda"></var></legend></output>
              1. <td id="tgzda"></td>
              2. <pre id="tgzda"></pre>

                    <td id="tgzda"></td>